追求合作共贏
Win win for you and me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服務體系
誠信經營質量保障價格實惠服務完善樣品采集與儲存:變壓器油樣品需按照 GB/T7597《電力用油(變壓器油、汽輪機油)取樣方法》采集,取樣容器采用清潔、干燥的棕色玻璃瓶(避免光線照射導致油樣氧化),取樣后需立即密封,儲存溫度控制在 0-4℃,儲存時間不超過 7 天。若樣品在儲存過程中出現分層或渾濁,需先進行過濾(采用 0.45μm 微孔濾膜),但過濾過程需在惰性氣體保護下進行,避免空氣中氧氣與水分的侵入。
銅催化劑的預處理:銅催化劑需符合 SH/T0811 標準要求(純度≥99.9%,表面積≥0.5m2/g),使用前需進行 “活化處理"—— 先用 10% 鹽酸溶液浸泡 30min,去除表面氧化層,再用蒸餾水沖洗至中性,最后在 105℃烘箱中干燥 2h,冷卻后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備用。若催化劑表面出現發黑或斑點,需重新進行活化處理,否則會因催化活性下降導致氧化反應不充分。
樣品脫水與脫氣:油樣中的水分會加速氧化反應(水分每增加 10ppm,酸值增量將提高 15%-20%),因此試驗前需對油樣進行脫水處理。通常采用 “真空干燥法":將油樣置于真空干燥箱中,在 50℃、-0.095MPa 條件下干燥 2h,同時通入惰性氣體(如氮氣)置換油樣中的空氣。脫水后需立即測定油樣水分含量,確保其≤10ppm。
預熱與校準:試驗前需將儀器預熱 30min,同時對溫度、壓力、流量進行校準。溫度校準采用 “標準溫度計法":將標準溫度計(精度 ±0.1℃)插入油浴中,與儀器顯示溫度對比,若偏差超過 0.2℃,需通過儀器菜單進行修正;壓力校準采用 “標準壓力表法":將標準壓力表(精度 ±0.001MPa)接入氧氣管路,與儀器壓力顯示對比,偏差超過 0.002MPa 時需調整減壓閥;流量校準采用 “皂膜流量計法",確保流量誤差≤5%。
裝樣與密封:向反應管中加入 100mL 處理后的油樣,放入預處理后的銅催化劑架,然后安裝冷凝管,確保冷凝管下端與反應管接口密封(可在接口處涂抹少量真空硅脂增強密封性)。連接氧氣管路時,需先通入少量氧氣(約 0.02MPa)置換管路中的空氣,再將管路與反應管連接,避免空氣進入反應系統。
試驗過程監控:試驗開始后,需每 2h 記錄一次溫度、壓力、流量數據,若發現溫度波動超過 ±0.5℃,需檢查加熱模塊與控溫系統;若壓力下降過快(每小時超過 0.003MPa),需檢查管路接口與密封件是否泄漏;若流量異常,需清洗流量計或檢查減壓閥是否堵塞。試驗期間需確保冷卻水持續流動,水溫控制在 20-30℃,避免冷凝效果不佳導致油樣揮發。
試驗結束與樣品處理:試驗達到規定時間(通常 164h)后,先關閉加熱模塊,待油浴溫度降至 50℃以下,再關閉氧氣供給與冷卻水。取出反應管,靜置 30min 后,按照 SH/T0811 標準要求測定油樣的酸值(采用 GB/T264《石油產品酸值測定法》)與油泥含量(采用抽濾法,使用 0.8μm 濾膜)。
溫度波動過大:原因可能包括 “加熱管老化導致功率不足"“控溫參數設置不當"“油浴內攪拌裝置故障"。解決方案:更換老化的加熱管;重新調整 PID 控溫參數(通常需增大比例系數、減小積分時間);檢查攪拌電機與葉片,確保攪拌轉速穩定(通常為 300r/min)。
氧氣壓力持續下降:原因可能包括 “管路接口泄漏"“密封件老化"“反應管破裂"。解決方案:采用 “肥皂水檢漏法" 檢查管路接口,對泄漏處重新緊固或更換密封件;更換老化的氟橡膠密封圈;檢查反應管是否有裂紋,若有則更換反應管。
酸值增量測定結果重復性差:原因可能包括 “樣品不均勻"“銅催化劑活性不一致"“滴定操作誤差"。解決方案:對油樣進行充分攪拌(攪拌時間≥5min)后再取樣;確保銅催化劑的預處理流程一致,避免活化程度差異;嚴格按照 GB/T264 標準進行滴定,控制滴定速度(0.5-1mL/min),同時確保指示劑(酚酞)用量一致(通常為 2-3 滴)。
油泥含量測定結果偏高:原因可能包括 “過濾過程中外界雜質侵入"“油樣未充分冷卻導致過濾困難"“濾膜孔徑選擇不當"。解決方案:在潔凈工作臺中進行過濾操作,避免空氣中灰塵污染;將反應管冷卻至室溫后再進行過濾;選用符合標準的 0.8μm 玻璃纖維濾膜,過濾前需在 105℃烘箱中干燥至恒重。